![]() |
---浅谈如何加强学校德育工作
|
苍南县龙港一小 陈应验
|
当前,在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学校的德育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培养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近年来,我校紧紧围绕“德育为首,五育并举”的方针,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建立了“学校行政——群团组织——年级——班” 为主线的德育工作网络,形成了“支部抓党员,行政抓教师,教师抓学生”的德育工作格局,从多渠道、全方位开展销育工件,使学校工作有了新的起色。我们的做法主要是: 一、充分发挥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榜样育人。 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也是最基本、最直接的德育工作者,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常言道:“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以说,加强教师的师德教育是使其发挥“言传身教”作用的前提。为此,我们从三方面加强了教师的管理。 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几年来,我们对教师的政治学习常抓不懈,每学期的学校工作计划中都明确提出教师学习的政治理论书目和教育法规内容,要求教师每周至少自学一篇理论文章,每学期上交一篇学习心得,党支部定期查阅学习笔记。通过学习,使他们进一步理解了本职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了做好教师工作的责任感和性命感。 二是加强教师的师德教育。我们在严格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同时,制定了《教师岗位目标责任制》、《班主任月工作量评估细则》、《德育工作条例》等,在教师中强化“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观念,提倡“三心”(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两爱”(爱事业、爱学生),“一树” (树立形象),要求教师把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同培养一代新人 的千秋大业联系起来,时时处处为人师表,以身立教。 三是强化教师教书育人的意识。我们定期组织教师就路世纪合格人才的培养标准,学校现状和发展前景答问题展开讨论,加强素质教育观念,从培养学生能力人手,走出“应试教育” 的误区。同时,学校把课堂中是否渗透思想教育做为评价一堂 课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使教师树立既教书又育人的正确意识,形成“人人是德育工作者”的良好氛围。 二、充分发挥班级、少先队组织的作用,活动育人。 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班级、少先队组织是开展活动的最基层单位,也是实施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在制定活动计划时,我们本着“近”、“小”、“实”的原则,在教育内容、 活动方式和指导方法上力求达到“新”、“趣”、“意”、“乐”。学校改教处大队部每学期开展“11大”活动及竞赛, 班级、中队每月开展两次活动或竞赛,举行两次主题班(队)会。开展活动主要围绕四个方面:一是结合传统节日、纪念日,开展“五爱”、“五心”教育活动。如:学雷锋献爱心活动、清明节祭扫烈士园陵、庆六一艺术节活动、教帅节举行“献给教师的歌”诗朗诵会,国庆节举行“两史一情”知识竞赛等;二 是结合学校、班级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开展活动。如:庆元旦, 一、二年级开展跳绳比赛,三、四、五年级开展拔河比赛等,又如一位四年级的班主任,在了解到班级近几天的纪律较乱,是由于两个班长不和而造成的。她不动声色地安排了一次故事会,给学生们讲《将相和》以及名人们顾全大局,知错就改的事例,使两位轻长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握手言和;三是结合形势、时事,开展“五自”教育活动。如:为深入开展小学生“ 日常行为规范”达标活动,我们在开展评选“达标生”、“示范生”的基础上,开展争当“十佳少年”活动。评出了“龙港—小首届十佳少年”,其中6人荣获县“行规百佳少年”称号。又如97年结合香港回归,我们开展“话说香港”系列教育活动,98年开展纪念改革开放二十周年“话说家乡变化”系列教育活动等;四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开展课外兴趣活动6我校开设了鼓号、声乐、舞蹈、书法、绘画、小制作等11个课外兴趣活动组织。通过“看、仿、写、画、唱、跳、做、赛”等活动方式,不仅使学生得到了表现自己特长的机会,而且受到了集体主义教育,陶冶了情操。据不完全的统计,近五年来,学生参加全国、省、市、县各级竞赛获奖人数达270人次。其中,95年,我校荣获“纪念二战胜利50周年”知识竞赛全国优胜组织奖。 三、充分发挥校园环境、文化的熏陶作用,氛围育人。 校园环境、文化对于学生的道德习惯养成具有很重要的示范、熏陶、感染作用。我校精心设计要让校园的每一处墙壁能说,每一个角落能育人,大力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实施“四化”工程。 一是绿化工程。制定绿化规划,建造两个花园,两块大草坪,一块花圃培殖园,一处紫藤绿荫走廊及校园绿化带,每年开展一次“我为校园添春色”绿化活动,使校园四季常春、鲜花常开。 二是净化工程。建立一天一小扫,一周一大扫的保洁制度。各班的“白鸽卫士护洁队”和“卫生监督队”开展经常性检查,和“你丢我捡”、“弯弯腰”保洁活动,形成“龙港一小是我家,环境卫生靠大家”的正确意识。 三是美化工程。建立校因美比基金,每年确保经费投入。 实行定期班容、校容自查制度,及时检查评比,营造一个赏心悦目的学习环境。 四是知识化工程。创作校歌,人人必唱。抓好黑板报、宣传栏、校报的出刊工作,建立“红领巾之声”广播室,定期播放。同时、开展“队知识”手抄队报、庆“六—”、“国庆”、“元旦”特刊评比,举办“普法”知识竞赛等,编辑优秀学生习作专辑,如:《春笋集》、《“话说家乡变化”优秀作品集》 等。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四、充分发挥各科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学科育人。 学校开设的各科教材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我们要求教师在教学时,结合学生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内容,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一位教五年级的数学老师,针对班上一些学生不爱惜粮食,把吃剩的馒头扔掉这一观象,设计了一道应用题,引导学生计算出每个学生一年浪费多少粮食,全班学生、全校学生一年浪费了多少粮食?得出答案今学生惊讶。然后,这位老师又告诉学生:目前我国一些贫困山区有三干多万儿童失学,有七干多万儿童交不起学费上不了学。那些扔了馒头的学生惭愧 地低下了头。 五、充分发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的作用,常规育人。 我们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绳,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学习,领会其精神实质。在明确观点的基础上,分阶段进行逐项训练,使之逐步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近年来,我们坚持对班级的早到勤学、遵守纪律、清洁卫生、文体活动开展情况,好人好事等方面进行每周打分评比,给优胜班级发流动红旗,激发了学生争先创优的积极性。同时,学校 把《守则》和《规范》的内容进一步具体化,制定了《龙港一小学生一日常规》、《文明公约》和《规范达标班、示范班评估细则》等一系列制度,既是对班级和学生提出的要求,又是期终考核教师的标椎之一。 六、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的辐射作用,社区育人。 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单纯地依靠学校教育显得苍白无力。为此,我们建立了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延伸的三位一体的立体型教育网络。通过理论学习,明确学校、家庭、社会在青少年教育中各自的功能、作用、责任和义务。通过多年实践,寻找三者之间的结合点,建立权威性的社区领导小组委员会机构,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如与居委会开展共建文明示范路段活动、与镇团委开展共建龙港外滩雏鹰护绿小区活动、与消防巾队开展共建少年消防军校活动等。通过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等途径,及时反馈学生的思想倾向和行为动态,使学生的行为习惯在家庭和社会上都能得到严格的监督和训练,以达到社区盲人的目的。 此外,我们还通过对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系列性的研究,把德育工作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从而有力地推动学校的整体工作。学校少先队多次荣获县、市“红旗大队”称号,学校也相继荣获了市一级示范性小学、省级示范性学校、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县级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市织文明单位。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校全体师生正齐心协力、同心同德、奋勇争先,为实现二次创业而制定新的目标,力争创省级文明单位而不懈努力,再创佳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