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经济和社会发展正面临着土地、能源、环境和人口等要素瓶颈制约,承受着多重压力。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加快“引进来”,推动“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国内“两个循环”,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大力拓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在更深程度、更广范围参与世界经济竞争和循环,在更广阔的空间获取资源、市场和技术,是推动温州对外经济贸易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
目前温州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产业链低端、利润率较低的低技术领域,以鞋革、服装、眼镜、烟具等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自主品牌出口少,出口产品的价格也比较低,企业间竞相压价,引发诸多贸易摩擦。从今年一到四月我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同比减少37.4%,大大高于全市平均下降11%的总体水平来看,说明我市产业结构“低、小、散”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支撑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企业主要依靠低成本、低价格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任重道远。为此,要加大“引进来”步伐,促进企业转变增长方式,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优势扩大市场规模,推动企业投资、设计、施工和营运联合一体化发展,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和效益。提升“引进来”的水平,不能把眼光只盯在引进多少制造工厂,而要更加重视引进非制造部分,比如研发、设计、销售、物流、金融等环节,借助外资力量,提升产业档次。要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加快实施“科技兴贸”、“以质取胜”等战略,加大对新产品研发和营销的支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扶持出口名牌发展,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实施和推进名牌战略,是企业发展的方向,也是推动我市外贸出口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出口质量和水平的重要途径。要认真完善出口品牌发展近中期规划和出口品牌预备库,在前两年度获牌企业的基础上,积极支持企业申报中国出口名牌、浙江省出口名牌和温州市出口名牌,2009年争取新增省市出口名牌30个左右,逐步提高自主品牌产品的出口比重,促进我市外贸质量不断提升。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扩大以及我市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温州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加深,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走出去,在更加广阔的国际舞台上施展拳脚。稳妥推进对外投资、鼓励和支持更多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已经成为我们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一个新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促进经济内外均衡发展、实现国际收支平衡、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现实选择。要继续鼓励和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通过参股控股、收购兼并、合资合作、风险投资、高科技研发、资源开发等多种方式开展境外投资,实现配套生产国际化,促进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企业的跨国经营水平,带动国内商品和劳务等输出,进而优化国内产业结构、增加就业。要加大对“走出去”的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走出去”服务体系、支持体系、促进体系、管理体系、保障体系和风险防范体系,加强对境外投资环境的研究和分析,抓紧建立境外国别、地区环境评估体系,有步骤、分类别、按行业推出适合境外投资的国际和地区推荐名单,及时为我市企业境外投资创业提供有效帮助。要把境外工业园建设作为转移过剩生产能力、规避贸易争端、完善产业链和销售网络的一个重要环节加以推动和支持。要运用公共财政政策,重点研究和引导建立境外工业园和境外商品城投融资体系,以促进其加快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