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首页 > 正文

 

光荣连队 巾帼英豪

  郑德文

  1965年国防部授予南京军区守备第八十团二营六连为“军民联防模范连”(番号:中国人民解放军6415部队50分队),浙江省人民委员会和浙江省军区为洞头县北沙女子民兵连荣记一等功。我于1966年初因工作需要调离了六连,任五连政治指导员。我从1965年3月从联防区入伍,在“军民联防模范连”服役。在这段日子里,我亲身感受到军民联防的强大威力,六连的军民联防工作确实是坚持不懈,始终如一。做到思想上有高度、工作上有位置、行动上有深度、成绩上有创新。先锋女子民兵连则以“保卫海岛,建设海岛”为指针,坚持用毛主席”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思想武装头脑,以“五联”为载体(联防、联训、联心、联欢、联建),坚持民兵工作“三落实”(组织、政治、军事),全面建设连队,成为一支著名的当代“红色娘子军”。在实践中,六连和女子民兵连建立了牢不可破的军民鱼水关系,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出色地完成了战备、训练、施工、后勤保障、群众工作和连队建设等守岛建岛任务。在那火红的年代,这面巾帼战旗越举越高,越扬越红。

  爱岛尚武共守海防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l960年,女子民连连长汪月霞同志出席了全国第一次民兵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主席等国家领导人接见。此后,更是全身心扑在民兵工作上,更坚定地带领女子民兵连与驻军六连开展军民联防,在她的影响下,一批批女子走出锅台,走出闺房,跨入靶场,冲上“战场”,杠枪习武。每年民兵整组,女子民兵连曾现“三不离”和“三争先”的动人场面。“三不离”即:身体差不愿离队、嫁出防区不愿离队、年龄到杠不愿离队。“三争先”即:适龄女子争先当民兵,是民兵争先列入基干民兵,是基本民兵争先编入女子民兵连,留恋女子民兵连,争当女子民兵连一兵的风气蔚然成风,体现了先锋女子民兵连的凝聚力之强,感染力之大,知名度之广。

  女子民兵连在军民联防工作上,持之以恒、锦上添花.作出了无私奉献。六十年代初,正是蒋介石蠢蠢欲动,妄图反攻大陆,美帝国主义发动侵越战争,企图进犯我国的非常时期,加上国内开展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形势非常严峻,战备非常紧张,部队时时处于紧急战备状态,联防工作的紧迫性越来越突出。针对国际国内形势和防区的实际情况,需要及时调整兵力部署,修整作战方案。在一次联席会议上,驻岛部队首长对六连、桐桥、柴岙、甲米礁、大王殿村和女子民兵连6个连队的兵力重新进行部署。l75高地处于防区的中心位置,是防区的制高点,是核心阵地,防区的指挥所就设在这里,如果这个关键高地失去了控制,会给整个防区带来严重的威胁。在前沿阵地需要重兵把守的情况下,如何调整,由谁来担负这个核心阵地的防守、控制敌空降以及作为防区机动分队的任务?就在犹豫不决时刻,民兵连长汪月霞胸有成竹,毅然提出:“由我女子连来担任。”经过大家再三分析,很快统一了思想,作出了决定,其他前沿阵地的兵力部署也就迎刃而解了。

  女子民兵连雄心壮志,想得开看得远。她们说:“守好海岛就是保卫祖国的东大门,看好自己的家门。生活在海岛,有责任把海岛守卫好。”长年累月穿自己衣吃自己饭,不计报酬,严阵以待,积极热情地参加紧张的战备训练和各项守备任务。她们从实战出发,从严要求,从难训练,从精提高,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神枪手、特等射手和训练尖子。她们说:“只有平时多流汗,才能战时少流血”。副连长汪翠莲、副1员林静叶等以快、准、精的标准要求,带头刻苦磨练,细致摸索提高。眼睛红肿,手指擦破,腰酸背痛,坚持操练,最后成为名符其实的神枪手。被人们称为“海上十姊妹”的排长张娥兰主动组织姊妹们利用养殖小船练习海上射击。排长杨爱菊动员公婆、哥嫂组织了家庭民兵班,以实际行动进进一步落实“全民皆兵”的伟大号召,受到各级领导的赞扬。

  女子民兵连牢固树立常备不懈思想,积极配合联防部队巡逻放哨、战备执勤。男民兵出海生产,女民兵自觉担负起战备执勤等任务。她们不管寒冬腊月、炎天酷暑、农忙农闲,做到风雨无阻,并肩战斗。部分有孩子和刚坐“满月”的女民兵,把孩子交给丈夫或公婆,没有公婆或丈夫外出生产、工作的,只好丢下睡眠的孩子,整装出发,做到执勤不误,甚至带病坚持,不甘居后。班长倪小理就是放下孩子扛起枪的一个典型事例。为应付实战,每个民兵都备有一套战备服和鞋,在每次紧急集合或战备演习,人员整齐,全副武装,动作迅速到达集合地点。有一天老民兵林夏兰走亲戚,出家门不远,听到紧急集合的号声,马上跑步返回,拿起武器奔向集合地点。民兵们战备观念强,不管白天黑夜都能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从内陆应征入的战士看到雄厚的兵力来源和雄赳赳气昂昂的整装队伍的种种场面,无不深受感动,异口同声地说“真了不起”。民兵们的行为深深地鼓舞着广大指战员以岛为家,以苦为荣,安心海岛,建设海岛的雄心壮志。类似甘愿吃苦,爱岛尚武,在女子民兵连、在广大民兵中枚不胜举。她们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可以说军事素质不亚于部队。在每次举行的军事表演和比赛中都获得好成绩,受到各级领导的称赞。

  携手并肩 同舟共济

  在“文革”十年浩劫中,连长汪月霞和她的连队受到了种种摧残,但她们坚信党坚信人民和这支伟大的钢铁长城,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高举巾帼战旗孜孜不倦地坚持开展军民联防,做到生命不息,工作不止。劳动当模范,联防是标兵,使女子民兵连传统不丢,组织不散,作风不松,思想不乱,训练不停,活动不断,发扬了光荣传统,强化了军民团结和鱼水关系。她们坚持与部队同学毛主席著作,进行形势战备、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教育,举办军事比赛、歌咏比赛、联欢会、座谈会、学习会、讲用会、忆苦思甜会等联防日活动。做到任务重挤不掉,人员少丢不了,困难多不动摇。她们坚持开展拥军优属,每当新春佳节民兵们把自己舍不得吃的鸡和蛋送给亲人解放军,开展为部队做好事送温暖活动,给生病的指战员烧病号饭,给受伤的官兵送草药。并坐在床前促膝谈心。每当新战±入伍,部队开展传统教育,连长汪月霞就到连队讲家史和胜利岙解放史,谈军民联防和受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接见的亲身经历,激发指战员的政治热情和革命意志。女子连不忘宣传群众,组织群众,长年累月为部队洗补衣被,帮助打扫卫生,挑水洗菜,与部队—道抢险救灾。在繁重而紧张的国防施工中,女子连不例外,想部队之所想,急战备之所急,发挥半边天作用,做到农忙挤出时间,农闲放弃休息,及时召集人员,调动队伍,分兵为三:一是直接参加施工,二是担负战备执勤,三是后勤服务保障。与部队一道,与男民兵一样,与战士们一起,构筑工事,打坑道挖战壕凿公路,掌钎挥锤,铲锹抛镐,排渣清场。1966年甲米礁炮阵地坑道突击被覆运料,她们连续十几天坚持下来,重活脏活争着干,双手起血泡,身上砸伤了还带病坚持。女民兵郑宝珠刚入伍体质弱嫩,在连续紧张越战备施工中昏倒在地,苏醒后大家劝她回家休息,她仍不下火线。女民兵们就是来了“例假”也不愿休息,照样出现在工地上和训练场,哪里有部队哪里就有女民兵们在并肩战斗。她们这种生龙活虎,人人不认输,个个不甘落后的革命斗志,极大鼓舞着部队指战员爱岛如家,艰苦奋斗的精神,为部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通过军民联防和各项军民活动,交流了经验,沟通了思想,增进了感情,密切了关系。她们用闪光的青春年华守护着这片蔚蓝色的天空和湛蓝的大海,为海防建设作出了不朽的业绩,她们走过的历程真正展示了“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伟大真理。

  (作者曾任“军民联防模范连”副连长)